类风湿症状简介
类风湿关节炎的成因仍未清楚,但一直都怀疑是因感染所致,亦可能是由食物敏感或外来生物所造成。支原体、诡谲丹毒丝菌、人类疱疹病毒第四型、B19细小病毒及风疹都是被怀疑而没有佐证的流行病学研究。就如其他自身免疫疾病一样,混淆身份理论指出一种入侵的生物引发免疫反应留下抗体,但这些抗体的独特性却不足够,且开始攻击与入侵生物相似的滑膜,这种现象称为“分子相似”。
患有自身免疫疾病的患者本身必须在分辨自身及外来分子的能力上有缺憾。在很多细胞内均有着自身辨认的标记。但是某一些标记却容许类风湿性关节炎发生。约90%的病人都有着HLA-DR4/DR19标记,而对照中只有40%带有此标记。因此在理论上,类风湿性关节炎的发生会受基因遗传及一些感染事件来引发免疫反应。
一旦引发免疫反应,会使滑膜发炎。早期及中期发炎的分子媒介包括有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介白质-1、介白质-6、介白质-8及介白质-15、转化生长因子β、纤维母细胞生长因子及血小板源生长因子。现代药理学的治疗都是针对以上的媒介。当炎症发生时,滑膜会变厚,软骨与下面的骨头开始碎裂及关节受到破坏。
除了以上外,生理及心理因素、压力及不均衡的饮食在这病症中占有一些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