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河南康迪药械制造有限公司官方网站!

走进康迪|企业文化|服务承诺|销售网络|在线留言|联系我们

河南康迪药械有限公司

24小时咨询热线:19937104197

联系康迪药械
  • 电话:19937104197
  • 传真:0371-86097996
  • E-MAIL:2184225932@qq.com
  • 总部:河南省淮阳县产业集聚区
  • (中小企业创业园二区四号)
  • 办公地址:河南省郑州市经开区
  • (富田财富广场3栋2904室)
网站首页» 医药百科 » 膏药加工之膏药发展历史

膏药加工之膏药发展历史

 

    膏药是中国医药学中的一个重要部分,是五大药物剂型—丸、散、膏、丹、汤之一。外贴膏药不仅能治疗某此外科疾患,对于某些内科的疾患也有一定的疗效。同时,它具有便于使用和携带方便的优点。所以,从来就受到劳动人民的重视和普遍应用,对保障人民健康起着较好的作用    我国早的医学文献,战国秦汉时期先后出现的《黄帝内经》、《神农本草经》、蛋难经》等古典医学著作中,都有关于膏药的制备和治疗应用方面的记载。如《黄帝内经》灵枢篇中,刘痈疮有这徉的描写:“发于腋下,赤坚者曰米疽”、“晾贬之,涂以采膏”。所谓泵膏便是猪脂。在经筋篇里还写有:“治之以马膏膏其急者,以白酒和桂以涂其缓者”。可见在远古

时代,人民已经采用油脂及白酒和桂涂于皮肤来治疗疾病。

 

    197211月在甘肃武威旱滩坡发掘的汉墓中,出土了我国东汉初期记载医学方面的简犊。这批医简的出现是我国迄今早的一批医学著作的原始文物,其中57-59, 87甲、87乙、88甲、88乙、89甲、89乙等简方都有用膏药治疗疾病的重要记载。如88甲简记载着:“治郊女膏药方,楼三升、当归十分、白芦四分、付子册枚、廿草七分、弓大邵十分、果草二束,凡七物以盼膊之舍之,,。89甲简中记载百病膏药方:“蜀椒四升、白芭一升、弓穷一升、付子册果,凡四物文且溃以淳中国膏药学酸二升渍{_上口」、吮斤先口口口”。简中不工对己载了用膏药治疗何种疾病,而且还记载了膏药的制法。这批医简的出土,为我国膏药起源的考证,提供了确切有力的证据。<1d 1, 2, 3) 注:见文物出版社197_年出版的<武威汉代医简》一书。

 

    东汉末年杰出的医学家张仲景,在他的《伤寒杂病论》中:“四胶才觉重滞,即导引吐呐针炙,膏摩勿令九窍闭塞气可知在汉代,膏药已经进一步的使用了〕汉代外科圣手华佗曾做过腹部手术,《后汉书方术传》这

样记载:“若疾发结于内,针药,所不能及,乃命以酒服麻沸散,既醉无所觉,因剖破腹背,抽刽积聚〔若在肠胃,则断截浦洗,除去疾秽。既而缝合,敷以神膏,四、五日创愈,一月之间皆平复”。可以认为,“神膏”绝不是单纯的脂,而且这种膏的形式不仅用于外科。华佗曾说:l夫伤寒,始得一口、破、曾当膏摩火灸之,即愈。”到了魏、晋、南北朝时代,膏药得到广泛的使用,专门外科医{5 (刘涓子鬼遗方》中大量的记载了膏药的处方,并详细的记载了制法及用法。如羊髓膏方载‘羊髓二两、大黄二两、甘草一两、胡粉二分”上四味叹咀,以猪脂二升半,并胡粉微火煎三L下,绞去渣,候冷,敷疮上。R上四、五次。这种用猪脂煎制的膏剂,占绝大多数。也有用蛋清调制的,如白蔽薄方:“白蔽、大黄、黄等各等分,右三味捣筛和鸡子白涂布上,薄痈上一t”。用以治疗痈疮葛洪所著的C肘后方》中,记有大量的猪脂膏;西晋的笼崔化方》中有乌膏的记载,其制法为:“先空煎油三分减  一,停待冷,次内黄丹,更上火缓煎,又三分减一,又停待冷、次下薰陆香一钱,不冷即恐溢沸出,煎候香消尽,次下松中国膏药学脂及蜡,看膏稍调,即以点铁物L试之,斟酌硬软适中,乃”。按它的制法看来,这是黑膏药无疑,由此看来,猪脂膏这一类软膏,在南北朝时已得到广泛的应用和发展。在猪脂膏广泛应用中,制作技术较复杂的黑膏药也出现了。黑膏药的出现与黄丹有着密叨的关系,远在<神农

本草经》上已有黄丹的记载,称之为铅丹。黄丹制膏早已应用。魏晋时代炼丹之术非常盛行葛洪所著《抱朴子内篇》里记载了不少有关铅丹制剂及抽膏刘的方法。我们知道,熬制黑膏药时,下黄丹的时间、快慢都不好掌握;黄丹的应用虽然很久,但是制成黑膏药就从这个时期开始了。

 

    在唐代,我国医学曾出现了新的局而。唐初孙思邀著的《千金翼方》和王煮著的《外台秘要》是两部巨大的医学著作,汇集了当时和隋唐以前的医疗经验和方剂。这两部书里,收集了许多猪脂膏方和其他软膏方。由此可见,软膏在治疗痈疮、疗疮蜂窝毒、金创、烫伤等方面已被采用,在外治膏方中占着主要地位,但关于黑膏药的记载还是较少的。蛋外台秘要》上记有乌膏方,《千金翼方》上记载着乌麻膏方,内有生乌麻油、黄丹、醋,其制法为‘内油铜器中,微火煎之,至明旦看油减一分,下黄丹,消尽,下蜡令沫消,膏成r‘。 总之,从现在所有的资料来看,唐初日J黑膏药就已经应用了。

 

    朱代医学大为兴盛,其医学著作之多也超过前代,并设立了熟药署专掌药物的制作。在李迅的(集验背疽方》中,就有关于膏药的记载。特别是宋太平兴国三年到淳化三年(公元973992)编成由国家出版的《太平圣惠方》具有重大意义。此书是由医官王怀隐等就当时太医局莞罗各家验方汇编而成的,其理沦出于隋代巢元方著的《诸病源候沦》。可以说是第一章膏药的起源和发展唐宋之间劳动人民医治疾病的经验总结。该书对痈疮、蜂窝毒、疖疮、损折、金创等外科疾患都有专门的篇章,详细地谈到病因、症状、病机、诊断方法、洽疗方剂及其制作方法等关于膏药方剂的记载也很多,软膏和硬膏的方剂都有。其中黑膏药的记载是很多的,如“雄黄膏”、“通神膏,,、“抵圣膏”、“大垂云膏”、“赓香膏”等。并记载有详细的制作方法。如“通神膏”用雄黄、黄丹、蜡、腻粉、没药末桂心、日芷、麻油等,将药细到,先取油倾于锅中,以微火煎熟,下判药煎,候自芷黄黑色以绵滤过,拭锅令净,下蜡于锅内,煎熔,都人药汁于锅中,次下黄丹,再下诸药末,不住手搅,稀稠得当,滴在水中,药不散即膏成。以瓷盒盛,密封闭,悬于井底一宿,拔出火毒,用时摊在故帛上贴,日二换之,以痊为度其余许多黑膏药的制法,与此大同小异这些膏药每种方内,药味少则七八味,多则二三十味,要比隋唐时代的硬膏药味多得多,制法也比那时完善得多。从“滴在水中药不散’、“滴于水中如珠”,以判断膏是否制成,以及“悬于井底一宿出火毒”等操作来看,技术己日趋完善。山此看来,黑膏药已由不完全发展到比较完全,由使用少发展到大量使用。与此同.软膏还是广泛的使用着,不过已从主导地位降到和黑膏药同等地位。在哎太平圣惠方》中也有许多记载。如治疗痈疮、乳痈、穿痰及结肿疼痛的“紫金膏”、排脓攻毒止痛的“连翘膏”等许多制剂,也是药味比较多的,这比过去药味少的是个进步。宋代的《和剂局方》、《外科经验全书》等书中也记载有膏药处方,如‘云母膏”、“万金膏”、“神仙太乙膏”、“唆头膏’、“太乙膏”等。明朝对膏药的应用为普遍。陈实功的老外科正宗》载有中国膏药学“加味太乙膏”、“乾坤一气膏”、“玻拍膏”、“阿魏化痞膏等多种膏药的制法和用途。李时珍的暇木草纲目》中也记有膏药的方剂和制法,如卷12下草部丹参一药中治妇人乳痛:丹参、白芷、芍药各二两叹咀。以醋俺一夜,猪脂半斤微火煎成膏,去滓敷之;13草邻细辛一药中治头白秃方:璋耳、细辛为末,谨木煎油调搽。汪机的《外科理例》痕病篇中记有:    如不消,即以唬泊膏贴之。’‘肺痛肺凄篇中有:‘肺痈已破,人风者不治。或用太乙膏”。可见当时已能用大膏药,治疗由肺脓疡造成的脓气胸症。

    到了清朝,随着医药学的发展,膏药已经成为普遍的民间用药之一。在《医宗金鉴》中记载了许多的膏药方剂,有一部分目前还在流传着。如《外科全生集》记有:“阳和解凝膏”、.洞天鲜草膏等。特别是出现了膏药的专门书籍,如吴尚先所著的《理渝骄文》,是一部较完善的膏药专书。作者经过几十年的临床经验和博采前人有关膏药的精华部分,写成了我国第一部专门膏药书籍,几乎把一切见闻的病都用膏药治疗;且在原著中详细的论述了膏药治病机理,指出了膏药的配制方法和应用方法。他在20年间,“月阅症四、五千人,岁约五、六万人,出膏大小约十万余张”。总之,他把膏药系统化起来,对膏药的发展起着承先启后的作用。该书在<黄帝内经》、《难经》、(金厦》、《伤寒》的理论基础上.进步应用阴阳五行、四诊八纲,精、气、血、津、液,人与自然环境的关系等,作为局部与整体统一观念的主要论点,创立了外治的独特疗法。该书内容非常丰富.治疗方法也多样化,收集了500余种单方和疑难杂病的治疗方法,包括皮肤科、骨科、妇科、产科、外科、小儿科、五官科等。在疾病种类上对疮疡、肠痈(阑尾第一章膏药的起源和发展)、呕吐、黄疽、水肿、消渴(糖尿病)、肺屡肺捞(肺结)、风湿、食积、泄泻、肠结症、寒痹、头痛、心悸、久咳病等都有所论述。该书的特点,以整体概念和辩证论治的精神来说明病因、诊断、治疗和预防等各项机理。是一部理沦与实践相结合的实用著作,是外治法的总结和发展。

 

    膏药治疗是外治法的一种。它是利用药物,施于病者机体外表某部或患部的作用,借经络的通路发挥药物的通经走络、行滞去Al、开窍透骨、驱风散寒的功能,从而达到某种治疗目的的一种疗法。在前面发展史里我们已经谈到,中国医药学在很早以前就采用外治法,后来因为汤药的发展,外治法渐渐退居次要地位。事实上,外治法非但可以配合内服药饵疗法来提高疗效,而巨有许多疾病也可以只用外治法就能达到治疗目的。昊尚先在《理渝骄文》中论述膏药的功能时说:“一是拔,一是截。凡病所结聚之处,拔之则病自出,无深人内陷之患;病所经由之处,截之则邪自断,无妄行传变之A。“为了达到拔和截的治疗目的,方中往往加猛药、生药、香药、使之”“率领群药,开结行滞,直达其所,稗令攻决滋助,无不如志,一归于气血流通而病自已”。所以在平肝、暖胃、截疟、化痞、止泻I AN痹等膏中各有加药。在制膏当中有如上述的说法,更有中心体系。

 

膏药是中国医药学中丸、散、膏、丹、汤五大剂型之一,我们在发掘、整理和提高的基础上,应进一步深人研究,使医学科学更好地为人民健康,做出应有的贡献。 

省定点生产基地 康迪32年资质认证

膏药加工之膏药发展历史

 

    膏药是中国医药学中的一个重要部分,是五大药物剂型—丸、散、膏、丹、汤之一。外贴膏药不仅能治疗某此外科疾患,对于某些内科的疾患也有一定的疗效。同时,它具有便于使用和携带方便的优点。所以,从来就受到劳动人民的重视和普遍应用,对保障人民健康起着较好的作用    我国早的医学文献,战国秦汉时期先后出现的《黄帝内经》、《神农本草经》、蛋难经》等古典医学著作中,都有关于膏药的制备和治疗应用方面的记载。如《黄帝内经》灵枢篇中,刘痈疮有这徉的描写:“发于腋下,赤坚者曰米疽”、“晾贬之,涂以采膏”。所谓泵膏便是猪脂。在经筋篇里还写有:“治之以马膏膏其急者,以白酒和桂以涂其缓者”。可见在远古

时代,人民已经采用油脂及白酒和桂涂于皮肤来治疗疾病。

 

    197211月在甘肃武威旱滩坡发掘的汉墓中,出土了我国东汉初期记载医学方面的简犊。这批医简的出现是我国迄今早的一批医学著作的原始文物,其中57-59, 87甲、87乙、88甲、88乙、89甲、89乙等简方都有用膏药治疗疾病的重要记载。如88甲简记载着:“治郊女膏药方,楼三升、当归十分、白芦四分、付子册枚、廿草七分、弓大邵十分、果草二束,凡七物以盼膊之舍之,,。89甲简中记载百病膏药方:“蜀椒四升、白芭一升、弓穷一升、付子册果,凡四物文且溃以淳中国膏药学酸二升渍{_上口」、吮斤先口口口”。简中不工对己载了用膏药治疗何种疾病,而且还记载了膏药的制法。这批医简的出土,为我国膏药起源的考证,提供了确切有力的证据。<1d 1, 2, 3) 注:见文物出版社197_年出版的<武威汉代医简》一书。

 

    东汉末年杰出的医学家张仲景,在他的《伤寒杂病论》中:“四胶才觉重滞,即导引吐呐针炙,膏摩勿令九窍闭塞气可知在汉代,膏药已经进一步的使用了〕汉代外科圣手华佗曾做过腹部手术,《后汉书方术传》这

样记载:“若疾发结于内,针药,所不能及,乃命以酒服麻沸散,既醉无所觉,因剖破腹背,抽刽积聚〔若在肠胃,则断截浦洗,除去疾秽。既而缝合,敷以神膏,四、五日创愈,一月之间皆平复”。可以认为,“神膏”绝不是单纯的脂,而且这种膏的形式不仅用于外科。华佗曾说:l夫伤寒,始得一口、破、曾当膏摩火灸之,即愈。”到了魏、晋、南北朝时代,膏药得到广泛的使用,专门外科医{5 (刘涓子鬼遗方》中大量的记载了膏药的处方,并详细的记载了制法及用法。如羊髓膏方载‘羊髓二两、大黄二两、甘草一两、胡粉二分”上四味叹咀,以猪脂二升半,并胡粉微火煎三L下,绞去渣,候冷,敷疮上。R上四、五次。这种用猪脂煎制的膏剂,占绝大多数。也有用蛋清调制的,如白蔽薄方:“白蔽、大黄、黄等各等分,右三味捣筛和鸡子白涂布上,薄痈上一t”。用以治疗痈疮葛洪所著的C肘后方》中,记有大量的猪脂膏;西晋的笼崔化方》中有乌膏的记载,其制法为:“先空煎油三分减  一,停待冷,次内黄丹,更上火缓煎,又三分减一,又停待冷、次下薰陆香一钱,不冷即恐溢沸出,煎候香消尽,次下松中国膏药学脂及蜡,看膏稍调,即以点铁物L试之,斟酌硬软适中,乃”。按它的制法看来,这是黑膏药无疑,由此看来,猪脂膏这一类软膏,在南北朝时已得到广泛的应用和发展。在猪脂膏广泛应用中,制作技术较复杂的黑膏药也出现了。黑膏药的出现与黄丹有着密叨的关系,远在<神农

本草经》上已有黄丹的记载,称之为铅丹。黄丹制膏早已应用。魏晋时代炼丹之术非常盛行葛洪所著《抱朴子内篇》里记载了不少有关铅丹制剂及抽膏刘的方法。我们知道,熬制黑膏药时,下黄丹的时间、快慢都不好掌握;黄丹的应用虽然很久,但是制成黑膏药就从这个时期开始了。

 

    在唐代,我国医学曾出现了新的局而。唐初孙思邀著的《千金翼方》和王煮著的《外台秘要》是两部巨大的医学著作,汇集了当时和隋唐以前的医疗经验和方剂。这两部书里,收集了许多猪脂膏方和其他软膏方。由此可见,软膏在治疗痈疮、疗疮蜂窝毒、金创、烫伤等方面已被采用,在外治膏方中占着主要地位,但关于黑膏药的记载还是较少的。蛋外台秘要》上记有乌膏方,《千金翼方》上记载着乌麻膏方,内有生乌麻油、黄丹、醋,其制法为‘内油铜器中,微火煎之,至明旦看油减一分,下黄丹,消尽,下蜡令沫消,膏成r‘。 总之,从现在所有的资料来看,唐初日J黑膏药就已经应用了。

 

    朱代医学大为兴盛,其医学著作之多也超过前代,并设立了熟药署专掌药物的制作。在李迅的(集验背疽方》中,就有关于膏药的记载。特别是宋太平兴国三年到淳化三年(公元973992)编成由国家出版的《太平圣惠方》具有重大意义。此书是由医官王怀隐等就当时太医局莞罗各家验方汇编而成的,其理沦出于隋代巢元方著的《诸病源候沦》。可以说是第一章膏药的起源和发展唐宋之间劳动人民医治疾病的经验总结。该书对痈疮、蜂窝毒、疖疮、损折、金创等外科疾患都有专门的篇章,详细地谈到病因、症状、病机、诊断方法、洽疗方剂及其制作方法等关于膏药方剂的记载也很多,软膏和硬膏的方剂都有。其中黑膏药的记载是很多的,如“雄黄膏”、“通神膏,,、“抵圣膏”、“大垂云膏”、“赓香膏”等。并记载有详细的制作方法。如“通神膏”用雄黄、黄丹、蜡、腻粉、没药末桂心、日芷、麻油等,将药细到,先取油倾于锅中,以微火煎熟,下判药煎,候自芷黄黑色以绵滤过,拭锅令净,下蜡于锅内,煎熔,都人药汁于锅中,次下黄丹,再下诸药末,不住手搅,稀稠得当,滴在水中,药不散即膏成。以瓷盒盛,密封闭,悬于井底一宿,拔出火毒,用时摊在故帛上贴,日二换之,以痊为度其余许多黑膏药的制法,与此大同小异这些膏药每种方内,药味少则七八味,多则二三十味,要比隋唐时代的硬膏药味多得多,制法也比那时完善得多。从“滴在水中药不散’、“滴于水中如珠”,以判断膏是否制成,以及“悬于井底一宿出火毒”等操作来看,技术己日趋完善。山此看来,黑膏药已由不完全发展到比较完全,由使用少发展到大量使用。与此同.软膏还是广泛的使用着,不过已从主导地位降到和黑膏药同等地位。在哎太平圣惠方》中也有许多记载。如治疗痈疮、乳痈、穿痰及结肿疼痛的“紫金膏”、排脓攻毒止痛的“连翘膏”等许多制剂,也是药味比较多的,这比过去药味少的是个进步。宋代的《和剂局方》、《外科经验全书》等书中也记载有膏药处方,如‘云母膏”、“万金膏”、“神仙太乙膏”、“唆头膏’、“太乙膏”等。明朝对膏药的应用为普遍。陈实功的老外科正宗》载有中国膏药学“加味太乙膏”、“乾坤一气膏”、“玻拍膏”、“阿魏化痞膏等多种膏药的制法和用途。李时珍的暇木草纲目》中也记有膏药的方剂和制法,如卷12下草部丹参一药中治妇人乳痛:丹参、白芷、芍药各二两叹咀。以醋俺一夜,猪脂半斤微火煎成膏,去滓敷之;13草邻细辛一药中治头白秃方:璋耳、细辛为末,谨木煎油调搽。汪机的《外科理例》痕病篇中记有:    如不消,即以唬泊膏贴之。’‘肺痛肺凄篇中有:‘肺痈已破,人风者不治。或用太乙膏”。可见当时已能用大膏药,治疗由肺脓疡造成的脓气胸症。

    到了清朝,随着医药学的发展,膏药已经成为普遍的民间用药之一。在《医宗金鉴》中记载了许多的膏药方剂,有一部分目前还在流传着。如《外科全生集》记有:“阳和解凝膏”、.洞天鲜草膏等。特别是出现了膏药的专门书籍,如吴尚先所著的《理渝骄文》,是一部较完善的膏药专书。作者经过几十年的临床经验和博采前人有关膏药的精华部分,写成了我国第一部专门膏药书籍,几乎把一切见闻的病都用膏药治疗;且在原著中详细的论述了膏药治病机理,指出了膏药的配制方法和应用方法。他在20年间,“月阅症四、五千人,岁约五、六万人,出膏大小约十万余张”。总之,他把膏药系统化起来,对膏药的发展起着承先启后的作用。该书在<黄帝内经》、《难经》、(金厦》、《伤寒》的理论基础上.进步应用阴阳五行、四诊八纲,精、气、血、津、液,人与自然环境的关系等,作为局部与整体统一观念的主要论点,创立了外治的独特疗法。该书内容非常丰富.治疗方法也多样化,收集了500余种单方和疑难杂病的治疗方法,包括皮肤科、骨科、妇科、产科、外科、小儿科、五官科等。在疾病种类上对疮疡、肠痈(阑尾第一章膏药的起源和发展)、呕吐、黄疽、水肿、消渴(糖尿病)、肺屡肺捞(肺结)、风湿、食积、泄泻、肠结症、寒痹、头痛、心悸、久咳病等都有所论述。该书的特点,以整体概念和辩证论治的精神来说明病因、诊断、治疗和预防等各项机理。是一部理沦与实践相结合的实用著作,是外治法的总结和发展。

 

    膏药治疗是外治法的一种。它是利用药物,施于病者机体外表某部或患部的作用,借经络的通路发挥药物的通经走络、行滞去Al、开窍透骨、驱风散寒的功能,从而达到某种治疗目的的一种疗法。在前面发展史里我们已经谈到,中国医药学在很早以前就采用外治法,后来因为汤药的发展,外治法渐渐退居次要地位。事实上,外治法非但可以配合内服药饵疗法来提高疗效,而巨有许多疾病也可以只用外治法就能达到治疗目的。昊尚先在《理渝骄文》中论述膏药的功能时说:“一是拔,一是截。凡病所结聚之处,拔之则病自出,无深人内陷之患;病所经由之处,截之则邪自断,无妄行传变之A。“为了达到拔和截的治疗目的,方中往往加猛药、生药、香药、使之”“率领群药,开结行滞,直达其所,稗令攻决滋助,无不如志,一归于气血流通而病自已”。所以在平肝、暖胃、截疟、化痞、止泻I AN痹等膏中各有加药。在制膏当中有如上述的说法,更有中心体系。

 

膏药是中国医药学中丸、散、膏、丹、汤五大剂型之一,我们在发掘、整理和提高的基础上,应进一步深人研究,使医学科学更好地为人民健康,做出应有的贡献。 

  • 联系我们
康迪药械:
电话:19937104197
传真:0371-86097996
E-MAIL:2184225932@qq.com
总部:河南省淮阳县产业集聚区(中小企业创业园二区四号)
办公地址:河南省郑州市经开区(富田财富广场1栋906室)